教育子女,先反省自己 

  
如果人生是舞台,當父母的已經演過大半齣戲了,而您的子女可能正要上場,這時的您,對於子女的角色與演技有何期望或期許﹖大半的人皆是幹一行怨一行,少有父母親希望自己的子女重新扮演自己演過的角色。
 
 
 
醫生的角色雖然備受社會羨慕,當醫生的卻認為何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在他人的病痛上;教師的角色雖然博得社會的讚美,當教師的卻也希望子女能夠有不同的成就。人際交往的舞台也是個人一生的重要舞台,它貫穿整個生活的層面,與個體的人生真義與生命價值關係密切,當父母的您是否曾經想過:您自己的人際空間是否讓您滿意﹖
 
 
 
您希望自己的子女擁有何種人際空間?
 
 
 
美國詩人艾略特(T.S.Eliot)曾經如是描述了一個典型的現代家庭:〞兩個彼此互相不了解的人,養育了幾個他們不了解的孩子,而這些孩子也永遠不會了解他們。〞
 
 
 
這一段話深深刻劃出現代家庭中,父母與子女間關係的無奈,父母無法了解子女,意味著父母無法與子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如此一來,父母也絕無可能協助子女開拓外交空間。
 
 
 
人際關係,從親子做起
 
 
 
有人認為人際交往中,與不相干的人較易建立關係,越親近的人反而不易建立關係,此種觀點根本不堪一擊,因為膚淺的人際關係猶如左右鄰居的點頭之交,達不成相互幫助或患難與共的感情。我們期望的不是泛泛之交,而是能給生命有價值的感情和友誼。
 
 
 
親子關係是子女與外界建立外交經驗的第一站,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於子女敢於跨出家庭生活的範圍,與家庭外的他人互動,並且以從家庭關係中學得的人際交往技巧和觀點,來拓展他的人際空間。如果他所經驗到的互動型態是屬於卑躬屈膝行為模式,那麼他也可能以此種方式來與人互動。 

  
因此你可以看到,醫生子女的人際互動型態較為冷漠;民意代表的子女常出現責備獨斷的行為;小商人的子女常表現出討好諂媚的行為;教師的子女常會有固執理性的行為;娛樂圈人士的子女常出現俏皮幽默與滑稽的行為。上述的情形雖不是通例,卻是那些能接受自己職業且肯定自己的人士,對子女人際關係行為的影響。
 
 
 
如果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職業且無法肯定自我者,其子女常出現憤世嫉俗或自我放逐的行為,無法找到認同的對象,對人際交往的負面影響將更嚴重,因此想幫助子女拓展人際關係,首先父母得認同自己的社會角色,肯定自己的價值;再者是了解自己的人際互動型態,改進自己的人際交往技巧,為自己營造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際交往空間,才能對子女產生良好的示範作用。
 

親子間的互動型態
 
 
 
親子間的互動型態,可以概略分為五種,常是子女拓展外交空間的重要影響力量,父母唯有先了解自己與子女之間的互動型態,並主動改善親子互動關係,才能有效幫助子女建立其良好和善的人際空間。以下您可根據下列分析,評估自己的親子互動情況。
 
 
 
責備型的父母
 
 
 
責備型的父母經常出現的語言是:「我不是已經跟你講過了嗎﹖你要我講幾遍﹖」「你是怎麼搞的,我沒有生頭腦給你嗎﹖」「再不用心點,小心我敲你腦袋。」「又是你的錯,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做對一次。」
 
 
 
責備型父母的情緒常是憤怒的、不滿的、冷漠的、疑神疑鬼的,也是孤單無助的。
 
 
 
責備型父母的行為常是批評的、攻擊的、打罵的、敵視的、否定的、挑剔的。
 
 
 
電腦型的父母
 
 
 
電腦型的父母經常出現的語言是:「根據過去的經驗來看,你應該如何做才對。」「按照目前的資料來看,你最好那樣做。」「我們要採取具有理論基礎的作法,這方面我有研究。」「不要感情用事,要用理智來思考」 電腦型父母的情緒常是固執的、強迫的、冷靜的、就事論事的,也是講理有原則的。
 
 
 
電腦型父母的行為常是權威的、獨斷的、規律的、操縱的、理性的、具優越感的。

  
打岔型的父母
 
 
 
打岔型的父母經常出現的語言是:「我們談些有趣的事情吧。」「跟你講一個笑話,我那天竟然忘了你媽的名字」「幹嘛如此緊張,去睡一覺,明天太陽照樣升起。」「哇口塞,煮熟的魚竟然還會跳呢。」
 
 
 
打岔型父母的情緒常是唐突的、不安的、雜亂的、不合適的、不平衡的、缺乏自信。打岔型父母的行為常是機智的、幽默的、干擾的、俏皮的、莫名其妙的。
 
 
 
討好型的父母
 
 
 
討好型的父母經常出現的語言是:「我就是為了你們的幸福快樂而努力工作的。」「你們不必做了,我來處理就好了。」「都是我一個人的錯,害你們吃不少苦,真是對不起。」「還好有你們幫忙,否則我一人真是做不來。」
 
 
 
討好型父母的情緒常是自貶的、依賴的、無助的、擔心焦慮的,也是弱勢內疚的。
 
 
 
討好型父母的行為常是順從的、乞求的、神經質的、取悅他人的、敏感的、關懷的。
 
 
 
一致型的父母
 
 
 
一致型的父母經常出現的語言是:「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複雜,讓我們再仔細想想。」「你的看法是什麼,先說來聽聽好嗎﹖」「你是說這件事情錯不在你,你的理由是……」「現在我們兩人討論出來的共識有……,而不同的看法是……」。
 
 
 
一致型父母的情緒常是愉快的、溫和的、自主的、平等的、尊重的、沒有防衛的。一致型父母的行為常是積極的、自信的、同理的、關懷的、肯定的、讚美的。
 
 
 
 
 
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
 
 
 
了解自己與子女互動的型態之後,父母親便有必要實行增進溝通的方法,此時首先要認識有利雙方建立良好關係的溝通技巧,找出所有對雙方關係有害的作法,然後在溝通時,多多採用有益的作法,盡量避免有害的作法即可。
 
 
 
有助親子關係和樂的技巧有:
 
承諾: 保證將來一定會做某事。
 
酬報: 提供子女認為有價值的增強物。
 
討論: 採取理性的說明。
 
請求: 說明自己為何如此做,請其同意。
 
要求: 說明自己堅持己意的理由,並要求子女能夠體諒並幫忙。
 
教導: 父母以身作則,指導子女如何達到父母所期待的行為。
 
說服: 用好話勸誘子女順從,而不損傷其自尊。
 
協商:將子女視為一個有能力的成人,採取討價還價的方式,以獲得其支持或同意。
 


對親子關係有害的作法為:
 
威脅: 警告子女若不屈服將有不良後果。
 
懲罰: 施以子女不要的結果以建立自己的威嚴。
 
恐嚇: 採取強烈的警告,嚴厲的責罵行為。
 
壓力: 利用親情、道德、社會輿論等壓力逼迫子女屈服。
 
操縱: 利用說謊、欺騙、暗示等方式,以達到誘使子女服從的目的。
 
堅持: 父母利用自己的權威,重複個人的意見,絕不妥協,以逼迫子女屈服。

哀求: 用哭泣或自怨自艾的方式,以博取子女的同情心或不忍心而順從。
 
迎合: 將子女視為一個有無上權威的主人,採取逢迎博取歡心的方式來取悅子女。

逃避: 將子女視為一個麻煩人物,避之猶恐不及,不肯正面與子女交談。
 
斷絕關係:

切斷雙方的互動,將子女視同陌路。

文:林振春(大學教授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皮克丘故事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